欢迎光临中国美术学院廉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为政先修德——代表委员热议从政道德建设

为政先修德——代表委员热议从政道德建设

2012-03-13 10:06:33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然而,时下少数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从政道德的水准,而且连做人的道德底线也屡屡突破。这种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凸显出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要求,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的话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官德建设:职业要求 群众期待 引领社会风气
  
     从政道德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既包括思想品质,也有职业特点,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官德。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带好头、引好路。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雷人雷语,发生了“强拆血拆”的悲剧,“惠民工程”变成了“败家工程”……这些都是官德缺失导致的不良后果,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主委郑楚光总结了官德缺失的几种表现: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者,有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者,有作威作福、欺凌百姓者,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者,有玩忽职守、贻害百姓者,有不尽操守、异途升迁者。
  
     官德缺失,会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带来的连锁效应。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个别单位主要领导干部道德沦丧,结果带坏了一个班子,带坏了一支队伍,进而使一个单位风气不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表示,近期全国掀起学雷锋的高潮,这是必要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雷锋,从工作到生活要保持纯洁性。要改变一些地方用人以能为先的状况,改为以德为先。如果干部做得好,相信普通百姓也能做得好;如果百姓做得不好,干部则应该反省自己做得好不好。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编剧王兴东认为,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具有示范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说,从政道德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
  
      官德提升:培训教育 制度约束 辅助社会监督
  
     2011年10月31日,国家公务员局印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大纲》提出“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全体公务员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
  
     抓好职业道德培训学习,帮助干部筑牢道德防线,是从政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但基层一些干部反映,目前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还停留在说教层面,效果也不明显,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代表委员建议,在从政道德教育中,要适当采用反面教材进行案例教学,增加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学员论坛等方式,提高干部参与度,让学习真正入脑入心。
  
     从政道德很多是属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果作为一般的知识来讲,仅仅是解决了“知”的问题。如何把这种“知”转化为“行”、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认为,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培训,还要在工作岗位上锻炼提升从政道德,发展包含自省、自警、自励的多层次自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道德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贯彻和升华。
  
     “各级各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经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去经受锻炼考验。”杜黎明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既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更需要从制度机制上强化约束,需要社会监督予以辅助。只有把领导干部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才能促使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秉公用权,谨慎行事,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官德考评:群众参与 科学考评 注重结果运用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在“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的考核中,尽管“德”排在了第一位,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而最容易走过场。因为“德”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质,不像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实绩那样,能够通过直观的形式去了解和把握。
  
     去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强调,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这是中央正式将“德”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中。
  
     杜黎明认为,《意见》内容明确、细化、可操作性强,把“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具体化和目标化。
  
     2011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对干部德的考察,要坚持把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视监督、关键时刻考验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德。
  
     迟福林认为,这为党员干部德的考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思路,必须从考评内容、参与主体、考评形式、考评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官德考评体系。
  
     在一些地方,官德考评的群众参与度不高,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领导干部干得好不好,工作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他建议,考评主体要多元化,要把群众参与考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群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考评。
  
     要得到真实准确的考评结果,离不开科学的考评方法。吴江认为,必须推动官德考评方法的科学化,综合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既要求考察对象如实报告个人从政道德情况,又向考察对象的上级、同事、服务对象了解情况;既要了解考察对象在现在单位的表现,也要了解其在过去工作过的地方的表现;既要看干部的平时表现,也要看其关键时刻的表现;既要对考察对象的官德做正面的评价,又要听取群众的负面反映。
  
     吴江还建议,要让官德考评常态化、机制化,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对官德的考评,既要在换届、提拔的特定时间段、时间点进行,平时更要加强。对出现问题者,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调查核实。在重大道德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和引咎辞职制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